11月24日,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》發布。意見共分八個部分、24條,主要部署了健全養老服務體系、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、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、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、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等方面的老齡工作任務,充分體現了把積極老齡觀、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的指導思想。關于意見出臺的背景意義及亮點舉措等話題,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,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,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,也是我國今后較長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。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,老年人口規模日益龐大、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。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運行全領域、社會建設各環節、社會文化多方面乃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深遠影響。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,事關國家發展全局,事關億萬百姓福祉,事關社會和諧穩定,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。如何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、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?《意見》提出,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,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,提升老年文化體育服務質量,引導老年人踐行積極老齡觀,實現老有所學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為。在過去的普遍認知中,老齡化是一種消極現象,人口老齡化會對消費、生產力、就業、創新等造成負擔,老年人就是純粹的消耗社會資源。但是在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最新出版的《長壽時代》一書中認為,隨著長壽時代到來,人們已經逐漸開始認知到老齡化其實是社會經濟、醫療、公共衛生領域取得進步的體現,因此要理智、客觀的‘積極應對老齡化’。老人不再是社會資源的消耗者,需要對老年人的價值重新認識、重新定位。”老人如何繼續發揮價值?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錢理群認為,我們應換一種眼光看待老年群體,他們仍然可以繼續發揮銀發價值。如今已經83歲高齡的錢理群教授搬進了位于北京昌平的泰康之家·燕園養老社區。潛心創作,先后完成了3部學術著作、2部隨筆和1本攝影集,創作了300多萬字,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價值感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馮文猛認為,從全球實踐看,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階段,第一階段主要為老年人群體提供充分的為老服務,包括養老服務、健康支撐、精神關愛等;在經過第一階段形成較為完善的為老服務體系之后,第二階段開始側重對老年人力資本的開發利用。《意見》將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單獨作為一大方面提出,相當于把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第二階段的任務同時提了出來,非常具有前瞻性。值得一提的是,幾乎在同時,北京市老齡辦、北京市老齡協會發布了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》,該規劃對首都“十四五”時期老齡工作的重點任務作出戰略性安排。其中重要一條就是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。引導老年人樹立終身發展理念,營造老有所為、老有所學、老有所樂的社會氛圍。包括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,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,促進老年教育事業發展,支持老年志愿服務四方面內容。